互联网变阵潮下做外卖,京东在想什么?

市场 创建于:2022-06-17

“新业务在Q1进行了调整,对短期商业化发展不利的进行了关停并转,未来还会更多进行业务的聚焦,我们还会持续不断地进行这项工作。”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,京东CEO徐雷这样表达对新业务的态度。

于是,6月17日,未来消费独家报道了京东内部将再度变阵、京喜事业部将在本月内被拆散的消息,与京东的变革之心两相印证。然而也是在6月17日,京东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,京东正准备进军外卖服务。

既守且攻,又退又进,京东在想什么?

互联网巨头纷纷转向,但京东以攻为守

今年以来,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对业务进行调整,收缩战线甚至砍掉部分过度烧钱的部门,重新规划战略增长路线和目标。

例如,一季度快手业绩电话会上,快手CFO金秉表示““我们对今年内实现季度国内业务调整后净利润转正很有信心,路径也是比较明确的。”包括爱奇艺、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公司在内,都对今年的盈利进展做出了明确规划。拼多多则在更早前,已经迈入盈利公司行列。

3月23日,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在一季度财报会上直言,公司将陆续退出利润率较低的商业服务。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:“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,腾讯作为其中参与者也会主动进行调整。”可见,这是一次综合性转向。

中信建投6月8日发布研报称,Q2互联网公司的广告、电商等业务仍会受到影响,但降本增效主线下,下半年各家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报表质量或有明显改善。

京东亦是大势一员,京东CEO徐雷在财报电话会中说:“未来京东将持续优化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,追求现金流健康、利润健康的可持续高质量增长。”

而未来消费报道称,京喜 APP 、京喜通(原京东新通路)、京喜拼拼将并入京东零售。 在合并之前,京喜事业群将进行一系列的人员与业务优化。京东本次优化目的是为了增加集团造血能力,各部门去留,将与本次618期间的盈利状况息息相关。

消息称,包括京东健康、京东工业、京东零售等全集团范围内,若月底未显盈利迹象或亏损控制能力,都有可能被调整。

2021年四个季度,京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分别录得亏损22亿元、30.2亿元、20.73亿元与32.2亿元。今年3月10日晚,京东发布2021年Q4及全年财报,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2亿元,远超市场预期的0.65亿元。

京喜是京东发力下沉市场的业务部门。截至2021年12月31日,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约5.7亿,同比增长20.7%,新增用户中的70%来自于下沉市场。

3月份,零售V事业群被拆分重组,彼时京喜就被新浪财经报道区域优化,尤其是京喜拼拼业务。据称,京喜目前已确定仅保留有盈利能力的北京地区,和试点To B的郑州地区。

整体来看,重新构建业务体系,既符合当前互联网降本增效、聚焦盈利的趋势,也是京东在长期投入后,重新思考投入产出效益的体现。

不过,一边在控制业务,一边确定进军外卖,京东的战略颇有以攻为守之意。在当前局势下,京东或许不是想打烧钱的新战争,也不太可能奋力进攻。

业务“辞旧迎新”,红海中是否还有胜点?

《晚点LatePost》最近报道,京东餐饮外卖选择在郑州等城市进行试点,目前还未正式上线。而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,这将取决于我们的能力,以及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建立起一个人才团队。”

他将重点放在京东的物流子公司,达达快送拥有同城配送方面的“强大能力”上。对此,市场评价可分为两派。

一派认为,2021年,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同比增速达29.9%,市场空间足。而京东的基础建设比较好,京东APP、京东到家等业务模式和流量条件足够,只需要设计好将外卖餐饮融入同城购业务的方案,很快就能出成果。

另一派则认为,由于美团在闪购零售方面的强大攻势,使京东产生了被威胁的感觉,加之京东需要新的增长点,这才推动了外卖业务的诞生。并且,这将导致京东再次烧钱,外卖领域再起波澜,尤其是抖音一直在本地生活领域暗自发展,加上饿了么,多方可能产生碰撞。

美团CFO陈少晖在2021年业绩电话会上透露,2021年美团闪购年交易用户达到2.3亿,总交易额达到了外卖的12%(约842亿元)。双方在即时零售领域确有显著竞争。

不过,京东既然表明了“聚焦主业,运营效率优化,强调投入比”的主旋律,对外卖的投入理应不会无止境。它更可能更倾向于结合当前的基础设施与市场反馈,有选择地占领一部分市场,测试自身资源的复用能力。

例如像京东在即时零售商超领域的优势一样,瞄准品牌餐、员工餐或其它细分项,以可持续运营为目标,而非力争全面上马。

京东同城购业务部成立于3月,整合了原京东零售-全渠道到家业务部以及技术与数据中心-全渠道生态部部分职能,其中包括同城生活业务部以及同城餐饮业务部。

然而,京东的主要挑战在于,餐饮外卖领域的长尾效应还要远远强于商超店,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开拓和维护压力。京东,包括旗下即时零售业务的配置,能否满足需求,以及京东自身的战略定位、投入意愿,将明显左右外卖业务走向。

2018年,滴滴曾在9个国内城市上线外卖业务,一度获取有效市场份额。但最终,由于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运营可能,业务很快关停。

此刻,京东尚未真正直面市场挑战,进退仍在它一念之间。但无论如何,今天的互联网公司,必然不会走曾经大开大合的路子。把握住高效、良性发展思维,才是它们的主旋律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“美股研究社”(ID:meigushe),作者:美股研究社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原文地址:https://36kr.com/p/1788919776821637

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合法拥有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公众号联系管理员

* 本站提供的一些文章、资料是供学习研究之用,如用于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。

美股研究社